文旅新产品新供给“出圈”又“出彩”—— “五一”假期江苏接待游客超3533万人次
江南时报讯(记者 钱海盈) 场景焕新带火假日经济,国潮古韵催生缤纷体验。日前,记者从江苏智慧文旅平台了解到,今年“五一”假期,全省纳入监测的644家A级旅游景区、195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75家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含建设单位)和84家博物馆去重后共接待游客3533.02万人次,游客消费总额162.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2%和14.7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47万人次,同比增长79.48%。
银联商务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4天,全省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132.34亿元,同比增长23.64%,占全行业异地消费的39.72%,同比提高6.01个百分点;占全国文旅消费总额的10.87%,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全省各地推出优质文旅产品和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推动文旅消费从“流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跃升。
以优质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创新消费场景,做好“水韵江苏”主题旅游列车运营、“太湖揽胜”水上游线优化、“自在驾游”房车露营驿站建设等完善提升工作,构建“食住行游购娱学”全链条供给体系,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假日出行选择。
推出“演出+旅游”“赛事+旅游”等新产品,大麦网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省营业性演出观演人次达28.51万,票房收入1.9亿元,带动文旅直接消费13亿元。
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南通江海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宿迁)白酒之都文化旅游节带来客流超10万人次,第13届南京溧水咪豆音乐节和第十届常州“太湖湾音乐节”吸引乐迷超21万,带动周边产业实现收益7.94亿元。
以特色活动促进文旅消费。全省精心策划推出精品艺术、群众文化、文博展览、沉浸式旅游等多个领域的4400余项文旅活动。
南京市博物总馆“心有宁熙”夜游活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明都水监”第二季、南京“大梦·红楼”沉浸式演出、央视《跟着春晚游中国》无锡专场、昆山免费开放《清明上河图》拍摄实景地等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全省博物馆共推出特展项目179个,举办文博研学108项,文旅深度融合活动近300个,75家博物馆延时开放,14家博物馆举办主题夜间活动,全省备案博物馆共接待观众531.7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31.54%,文创收入达2104.53万元。
“家门口看大展”接待观众近3万人,文创收入达156万元;“家门口赏好戏”在各地巡演14场,吸引观众近3万人;“家门口享非遗”组织50余项代表性非遗项目走进乡村,切实将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以优化环境激发消费潜力。南京推出“飞来惠游·铁定有宁”2025年错峰季惠游南京活动,凭铁路、民航交通票证,景区门票联动优惠;徐州打造“公交+文旅”便捷游览网络,串联名胜景区、商业中心和特色夜市;周庄古镇推出“宠你一辈子”一次购票终身畅游;扬州推出外地游客免费公交、政府食堂对外开放等多项“宠客”举措。泰州、宿迁等地结合当地生态资源优化乡村旅游产品满足省内游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