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山里青岛市乡村振兴片区第23届樱桃采摘节开幕,农文旅融合打造“甜蜜盛宴”

格林纳达在华留学生塔丽莎(右)在杨家山里品尝樱桃。

开幕式上举行了精彩的文艺演出。

“杨家山里国际推介官”在樱桃树下合影。
玲珑樱桃掩映中,万绿丛中点点红。5月8日,杨家山里青岛市乡村振兴片区第23届樱桃采摘节开幕。本届采摘节以“樱约山里 桃香满季”为主题,持续到6月中旬,期间将举办樱桃市集、樱桃主题秀、樱桃露营季、亲子主题日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让樱桃的香甜浸润美好的初夏,用红彤彤的果实诠释杨家山里“樱桃之乡”的风采。
成立樱桃产销联盟
架起联农带农桥梁
“欢迎品尝,这些樱桃都是今天早上在自家园子里摘的,又甜又新鲜。”采摘节现场,樱桃种植户杨振杰一边拿起一些樱桃分给游客品尝,一边向游客介绍道。“我们家种了七亩左右的樱桃树,这几年,随着杨家山里樱桃知名度越来越高,来我们这里旅游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我们种的樱桃根本不愁卖。”杨振杰笑着告诉记者,每逢樱桃成熟的时节,他和家人每天凌晨4时就得起床摘樱桃,一摘就是一天,只凭樱桃一项,每年就能收入6万元左右。
据了解,杨家山里青岛市乡村振兴片区已有600多年樱桃种植历史,目前有小樱珠、大樱桃5000余亩,精品采摘园400余个,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这里属于典型的小盆地气候,土壤以沙壤土为主,非常适合樱桃生长。杨家山里樱桃采摘节每年吸引20余万人次前来采摘,樱桃的经济价值不仅体现在鲜果销售上,还延伸至深加工、旅游观光、文化衍生品等多个领域,杨家山里樱桃果酒、樱桃手办等深加工产品在市场上备受欢迎,成为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进一步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集群化培育樱桃“山里第一果”主导产业,推动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采摘节现场,“联农聚力·樱约共富”杨家山里一体化运营平台樱桃产销联盟成立。据介绍,该联盟由青岛融源杨家山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牵头运营,通过提升种植标准,统一包装、认证,建立从田间到终端的追溯体系等,进一步提升杨家山里樱桃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推出八条旅游线路
带你玩转杨家山里
近年来,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铁山街道以“生态优先、红色传承、农文旅融合”为发展主线,依托杨家山里青岛市乡村振兴片区,构建起集自然观光、红色研学、民俗体验、休闲旅居为一体的全域旅游格局。
本届采摘节,杨家山里青岛市乡村振兴片区推出“趣山里摘樱桃”“野游旅居新体验”“樱桃宝宝巡游”等系列活动,将片区23个节点串联成线,推出8条一日游、二日游、亲子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在每个节点都安排特色表演,同时“易游山里”小程序推出樱桃采摘节专题线上活动,以“节庆采摘+特色活动”引客留客,带动餐饮、住宿等业态发展。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杨家山里接待游客超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500万元,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均创历史新高。本届樱桃采摘节将有力承接杨家山里“五一”假期流量红利,以多元业态和活动继续为游客提供优质文旅体验,预计今年采摘节期间游客接待数量同比增长10%,有效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打造全市乡村旅游新热点。
洋面孔变身“推介官”
美丽乡村再次“破圈”
“再次回到这里,我感觉很开心,这个季节的杨家山里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欢这里。”采摘节开幕式上,来自格林纳达的塔丽莎在舞台上向大家分享了自己感受。2023年,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杨家山里片区黄泥巷村与美洲“一带一路”国家格林纳达圣帕特里克区红泥村结成国际友好村,开创省内“中外村级结好”的先河。2024年春节期间,包括塔丽莎在内的8位格林纳达在华留学生走进杨家山里参加“我在美丽乡村过中国年”活动,和当地村民一起感受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此次活动被外交部誉为“公共外交优秀案例”。
为进一步发挥国际友好村优势,开展更多美丽乡村国际交流合作新实践,今年,铁山街道推出“杨家山里国际推介官”赋能计划,联合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共同探索乡村文化国际传播新路径,遴选首批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优秀留学生代表担任推介官,在杨家山里沉浸式感受中国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场景与故事通过短视频创作、海外社交平台推广等形式对外传播。
“我很高兴来到杨家山里青岛市乡村振兴片区,这里太美了,樱桃也非常好吃,这次我还有了一个新身份——杨家山里国际推介官,我会回去和我的同学、家人们分享这次美好的体验,希望更多的国际友人来到杨家山里,感受这里美好的一切。”来自青岛大学的亚美尼亚留学生李莉告诉记者。
下一步,铁山街道将继续引进优质生态旅游项目,打造智慧农业新场景,开发旅游文创新产品,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辐射力,进一步擦亮杨家山里青岛市乡村振兴片区金字招牌。
(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梁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