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银银协作,“浙科联合贷”助力科技型企业全周期发展,首批30余家企业受益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慧婷
近日,“浙科联合贷”服务模式在杭州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首批30余家科技型企业受益。
杭州汇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首批获益的企业之一。作为国内首家自主研发通用智能高速机器视觉平台的企业,汇萃智能历经多年技术攻关,破解了工业机器视觉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
“如今,我们的产品已经应用到食品包装检测、医疗器械检测、电子元件检测、二维码提取等多个场景。”该企业创始人周才健博士介绍,这项技术历经4年研发、2年测试,最终耗时6年才走向市场。“最困难的时候房子也卖了,几乎能卖的都卖了。”

周才健博士介绍汇萃通用智能高速机器视觉平台在食品包装检测行业的应用。记者 何慧婷/摄
研发周期长、无担保抵押,几乎是所有创新型企业都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旦资金链断裂,前面做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周才健博士告诉记者,公司当前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除了研发持续投入外,拓展海外市场、铺设销售网络都需要资金支持。
然而,原有合作银行给出的授信金额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现阶段的资金需求。好在,“浙科联合贷”政策推出,政银企三方迅速协同联动,在技术实力、经营状况、市场份额、发展潜力等综合评估下,杭州银行和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共同携手为汇萃智能提供了3000万元的“浙科联合贷”授信额度,通过银银协作有效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汇萃智能的自动化检测设备。记者 何慧婷/摄
“浙科联合贷将各家银行的优势结合起来,支持银行间协同授信,实现企业‘一次接触’,银行‘同步审批’,贷款‘同步落地’。”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公司金融业务部(科技金融中心)总经理夏邦圆介绍,企业只需提供一套材料,多家银行便可同时完成授信,显著提升了融资效率,减少企业对接成本。
“在同等条件下,企业能获取额度更高、期限更长、成本更低的贷款。”在杭州银行科创金融事业部相关负责人看来,通过跨行协作,可以突破单家银行授信上限,放大整体融资额度,更好地匹配企业实际资金需求。“多家银行联合授信还可以有效分散风险,避免单一银行因项目失败而承担过高损失,或个别银行提前抽贷而引发‘踩踏’风险。”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浙科联合贷”以信息共享、风险共担、资源互补、政策集成“四位一体”为核心,旨在疏导解决局限科技金融的堵点痛点,破解单一银行信贷支持难以匹配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的难题,形成银行联合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新探索,为企业提供更具耐心的贷款服务。
近日,在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杭州市委金融办、杭州市财政局、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共同指导下,杭州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首批12家金融机构携手合作,共同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浙科联合贷”服务。短短数周,首批项目便在杭州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内“开花结果”,业务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全生命周期,精准匹配科技型企业不同阶段融资需求。
西湖维泰是由西湖大学孵化的初创医疗企业,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孕期妇女关键营养综合代谢能力的精准质谱检测,为出生缺陷预防提供了有效手段。企业销售额从仅9万元跃升成为如今行业新锐,研发与产能扩张需求激增,面临单家银行无法满足的资金缺口。

西湖维泰在售的红细胞叶酸检测试剂盒、活性叶酸复合补充剂等创新产品。记者 何慧婷/摄
杭州银行与兴业银行杭州分行深入研究企业融资需求,启动“浙科成长联合贷”服务,建立合作协商机制,通过联合尽调、授信和贷款管理,为企业量身定制1200万元授信方案,贷款利率较同期企业贷款利率低了26个基点。
“浙科联合贷政策落地,不仅为杭州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科技型企业注入金融活水,也为全国科技金融模式创新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浙江经验。”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将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持续完善“浙科联合贷”政银企联动机制,深度整合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形成工作合力,为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金融服务支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