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大解锁清远黑山羊种质“基因密码”
【来源:南方Plus】
制种群遗传结构图谱,构建DNA指纹特征库——在国家种业振兴战略与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双轮驱动下,华南农业大学近日启动清远黑山羊种质资源全维度调研,以此建立覆盖遗传特性、种群结构、生态环境的种质资源动态数据库,为构建现代种业体系提供科学基底。
连日来,这支由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跨学科专家组成的“科技特战队”,多学科协同打造种源保护“华农模式”,并联合清远市农业农村局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奔赴连山、阳山等地,通过系统化科技攻关,为地方特色种业振兴注入创新动能。

清远连山的黑山羊。曾亮超 摄
科技特派员领航
构建种业创新联合体
清远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博士柳广斌日前带领团队深入种业一线,依托“种质资源调查+基因检测+性能测定”三位一体调研体系,重点围绕种群遗传特征、优良性状挖掘、良种选育技术等关键问题开展精准把脉。
“我们将建立覆盖清远全区域的种质资源数据库,通过科学分析为种源保护、良种选育和种业创新提供全周期科技支撑,让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种业振兴的实际成效。”柳广斌说。
在深入走访调研过程中,团队坚持“调研+服务”双轮驱动,将科技帮扶落到实处。每到一处养殖场,调研人员不仅系统采集种质数据,更精心准备了包含消毒粉、电解多维粉等实用物资的“科技服务包”,并发放团队专门编制的《清远黑山羊科学养殖技术手册》。
该手册针对当地养殖特点,从品种选育、科学饲养到疫病防控等环节提供系统指导。同时,团队建立了“现场示范教学+远程技术指导”的服务模式,通过组建微信服务群、开通专家热线等方式,确保养殖户遇到问题能第一时间获得专业支持,真正实现科技服务“零距离”。
解锁地标品种“基因密码”
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
针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清远黑山羊,该科研团队开展表型-基因型双维评估模型建设研究,通过整合体况评分系统与基因组测序技术,系统绘制种群遗传结构图谱,构建DNA指纹特征库,解析优良生产性状的遗传基础。该研究特别关注不同地貌条件下种群的遗传分化趋势,由此筛选抗逆性强、饲料转化率高的优势种质资源,相关成果可为地方政府制定产业规划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调研团队还同步开展“种业技术需求诊断”专项行动,系统梳理种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未来,他们将建立完善的“种业专家工作站+良种示范基地+技术培训体系”服务模式,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这种“资源调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闭环服务模式,充分展现高校在种业创新链中的关键作用。
南方+记者 黄津 邱淑平
通讯员王帅斌
[ 责编:董大正 ]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