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搓”近10万幅画稿,这群车谷青年“翻”过了“浪浪山”
暑期档,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引爆大荧幕。4个小妖怪假扮唐僧师徒西行“取经”,情节荒诞却引得观众共情,不少观众看过一次后再进影院“二刷”“三刷”。
片尾字幕滚动,“武汉同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美文化”)赫然在列。这家位于武汉经开区华中智谷文化产业园的企业,承担了全片近三分之一时长的中期动画制作工作。

以“中国风”描绘“东方韵”,同美文化翻过了“浪浪山”。9月5日,笔者走进同美文化,听企业负责人李军诉说用“中国画笔”讲述“中国故事”背后的坚持。
“手绘是一种艺术
我想做到极致”
“勒里要过细呀!”
初见李军,他正在指导团队画师为国产动画《非人哉》制作画面,一口“汉腔”抑扬顿挫。这个地道的“武汉伢”,是同美文化创始人,也是团队主笔画师、资深动画导演。

在二维手绘动画赛道上,李军已经挥笔近30年。1996年,李军赴沪追寻“动画梦”,入行伊始就参与制作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电影《宝莲灯》、迪士尼动画《泰山》剧场版等业内经典作品。
其中,1999年上映的中国二维动画电影《宝莲灯》,以写意、泼墨等中国画技法述说口口相传的中国神话,为国产动画创新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后,中国动漫产业活力奔涌。在三维CG、数字特效、AI等科技与“狠活”的“加持”下,国产动画创作日益丰富。
“三维动画是一个工业化、技术性更高的领域,视觉效果可能更震撼;二维动画则更讲究写意,同样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生命力。”李军坚持手绘创作,不断拓展二维动画、水墨动画的演绎边界。“手绘是一种艺术,我想做到极致。”
2017年,李军在武汉经开区创办同美文化。“‘同美’,取‘美美与共’之意,希望能以画笔为媒,传承国风之美。”谈及创业初衷,李军如是说。据介绍,团队成员均“出道”多年,个个都是“实力派”。
2022年,同美文化参与制作二维动画短片《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水墨画风韵味悠长,好评不断。2023年春节前,同美文化受邀“手搓”北京故宫博物院兔年贺岁动画短片。
翻过了“浪浪山”
“取经路”会越走越宽
《浪浪山小妖怪》是同美文化第一次参与制作的动画电影,“团队倾注了全部热情”。李军介绍,公司近30人参与,共制作了近40分钟的动画内容。
《浪浪山小妖怪》动画制作以水墨为基,山川云雾浓淡相宜,工笔手绘精致细腻。“将二维手绘与数字技术融合,大处写意、小处写实,是这部影片的最大亮点之一。”国风笔墨转化为电影语言的巧思背后,是制作团队日夜打磨、精益求精的“笨功夫”。

李军介绍,每个人物、每一秒动画需要绘制至少12幅画面,才能形成连贯的动作,人物的配饰等还要单独新建图层。整个制作过程中,可能需要手绘近十万幅画面。
用“中国画笔”讲述“中国故事”之匠心,不止在于“笔墨入镜”的艺术表达,更在于直抵人心的情绪诠释。
影片中,在“小雷音寺”,“山寨取经团队”遭豹教头胁迫假扮“四大天王”。“这个场景中,人物的情绪非常复杂。”李军告诉记者,为了充分诠释小猪妖违背本心化身“天王”时的矛盾心理,团队逐帧分解人物动作,力求实现最好的制作效果,“一个不到3秒钟的镜头,我们打磨了近三周时间”。
数据显示,截至9月7日,《浪浪山小妖怪》国内累计电影票房(含预售)达15.52亿元,成为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且热度持续攀升。
“‘浪浪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把二维动画做到极致,也会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翻过“浪浪山”,同美文化接到的合作项目逐渐增多。记者注意到,同美文化工作间的信息公示栏内,“小妖怪最后冲刺倒计时”的排期表还未撤去,《非人哉》《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多个新项目已在加紧推进。
展望未来,李军笑称,希望同美文化的“取经路”越走越宽。“我们还想发掘区域文化,做原创IP,用水墨国风描绘大军山的三国文化,讲好车谷故事。”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郑奇悦 李金友 田钰杰 陈安俊)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