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河南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观察 问需解难 为重点布局“破题”

2025-05-09 15:09:00

大象新闻记者 张晓斐

大到CT机,小到心脏支架、人工晶体,医疗仪器设备的发展与群众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今年四月,河南更是提出,要在全省重点布局建设郑州航空港区等7个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如何助力相关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跟随记者镜头寻找答案。

河南曙光汇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广林:“这是我们正在研发的一个新产品,里面是活性碳,主要用于二度以上烧伤、烫伤、创伤以及化脓性感染创面的贴敷。”

漯河市的曙光汇知康是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瞄准医疗器械市场前沿,企业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然而,这款新产品在研发过程中,难题接踵而来。

河南曙光汇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广林:“因为我们是专利产品,我们想在名字上体现出这个特殊性,是按(医疗器械)二类申报还是按照三类申报?是否能够免于临床?没有先例,很困惑。”

这时,恰巧一场全省范围的医药产业“问需行动”正在进行。由省药监局领导带队的调研组,深入71家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开展专项调研,曙光的难题直接成为调研组的重点服务对象。

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处处长王锋:“联合多部门成立专班,对新产品进行全面评估。从适用范围分析,用于Ⅱ度以上烧烫伤且具备抑菌功能,符合第三类医疗器械标准,需向国家局申报注册。同时,对企业其它二类产品注册需求,我们也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办理进度。”

不到一周时间,企业的难题全部得到调研组的回复。现在,项目正按照医疗器械二类和三类两个方向有序推进。不仅如此,企业的数字化改造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河南曙光汇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智勇:“我们企业现在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以上,输液类产品年产量位于全国前列。”

企业出题,政府答题,“问需行动”期间,药监部门共专题交办、高效办结了86个加强监管及服务发展事项。还在摸透、找准企业发展的“急难愁盼”后,陆续推出“优化审评审批工作机制”等,进一步强化前置沟通与指导。

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文才:聚焦创新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建立“全流程提前介入”机制,强化检验检测、注册申报、临床研究、上市许可等关键环节的前置服务,通过研审联动、研检联动和优先审评审批,将二类创新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时限压缩50%。

按照规划,到2030年,河南将力争形成2个规模超300亿元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7个规模超100亿元产业园区,带动全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白龙网 赣ICP备20220084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