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粮仓国家产业园小麦开镰:产量三年连涨,亩产584.3公斤!
5月9日下午,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派丰收景象:收割机正在麦田里来回穿梭,早熟丰产小麦新品种“蜀麦1963”现场验收会正在举行。

来自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的专家同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崇州市农业农村局专业人员一道开展测产工作。经现场测量,小麦亩产达到584.3公斤,比去年高了60公斤。

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负责人杨福明介绍,今年气候较好,小麦出苗整齐、有效穗多。另外,在四川农业大学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技术指导下,采用了一体化播种,覆盖了立茬、旋耕、播种、机耕、覆土全流程。因此,每亩节约种子5斤左右,节约肥料至少7%,跟去年相比,今年小麦的产量实现大幅增长。
“蜀麦1963”是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小麦细胞遗传与染色体工程育种团队,利用自主构建的“双顶交—两段选择”育种技术培育出的小麦新品种,早熟和高产是新品种蜀麦1963的最显著特征。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介绍,四川的粮油生产模式以稻麦(油)轮作为主。小麦、油菜一般是5月上中旬收获,小春季作物收获过晚会影响水稻季的播种或移栽,从而影响秋粮产量。小麦提早收获,从水稻品种选择上来说可以选择生育期长一点的中晚熟高产品种,也可以提高水稻直播、移栽等机械化生产面积,进一步提高周年粮食产量。
“‘蜀麦1963’这个品种,它的生育期可以比一般的小麦品种早熟7天左右。水稻这一季可以早播7天,对于水稻的高产是十分有利的。还有一个特点是产量也比较高,在同生育期的小麦品种当中,它的产量要高10%以上。这样的品种在长江上游的地区它的利用价值是很高的,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马均表示。

作为成都平原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崇州坚决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千方百计稳产扩面,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2025年,崇州小麦种植面积10.8万亩,预计产量3.5万吨,预计在5月20日基本完成小麦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