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乘坐自动驾驶巴士 沉浸式体验“智驾”

2025-09-12 07:23:00

实车体验自动驾驶接驳和无人清扫、无人售卖,观看精彩、刺激的智能网联挑战赛,打卡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展区……9月23日-24日,第五届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将在沈阳智能网联大厦举办。

本届大会由沈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主办,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大东区人民政府、沈阳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以“智启新篇 网联未来”为主题,坚持“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方向,采用“会、赛、参观、体验”四位一体模式,设置开幕大会、主题论坛、闭门交流会等活动,同步举办智能网联汽车挑战赛、科技成果展及动态体验活动,形成“技术研讨—成果展示—场景验证—产业对接”全链条闭环,在高端对话、技术展示、场景验证、产业对接等环节,实现全方位升级。

产业对接

搭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

本届大会以“智启未来”为核心理念,构建起多维度、高水平的对话平台。开幕式暨主论坛将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与城市协同发展”“AI赋能产业变革”等前沿领域,邀请政府部门、行业专家及领军企业共同勾勒智能网联汽车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慧城市深度融合的未来图景。主论坛下设“AI重塑产业生态”“无人系统规模化应用”“产教融合赋能”“海外认证标准”“车路云战略定位”五大平行论坛,形成“1+5”的立体研讨架构。

围绕实际应用场景,设置了“车城融合AI大模型”“功能型无人车”和“车城融合辅助驾驶”三大挑战赛,共同构建起覆盖技术研发、量产落地与产教融合的多维赛事体系。通过在城市场景中进行技术验证与迭代,推动“人工智能”与汽车、智慧城市等产业深度融合,加速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助力产业生态的持续创新与升级。

智能网联科技展以“生态全景”为主题,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展示平台。中国联通、中国汽研、东软睿驰等领军企业将集中亮相,展示路侧融合感知、智能座舱、车路协同等领域的最新解决方案。展览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体验、案例分享,生动呈现智能网联汽车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全周期创新成果,为参会者提供直观的产业生态图景。

产业对接洽谈会以“协同共创”为目标,搭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通过“揭榜挂帅”项目对接机制,系统推介沈阳智能网联产业生态优势,重点解读“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建设规划。会议邀请龙头企业、创新科技企业参与,推动新能源、智能网联、智慧交通等领域的项目签约,加速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体系,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注入新动能。

L4级自动驾驶巴士

打卡时代文仓

2024年,沈阳入选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成立智能网联产业技术研究院,出台“沈阳智能网联商用区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制定功能型无人车,高速路、快速路、客运巴士和智能清扫车4个应用场景细则,为全市智能网联汽车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大东区以“场景驱动+生态共建”为核心战略,在智能网联产业实践中形成了三大创新实践成果。

车路云生态融合,场景创新领航。大东区以场景驱动为核心,构建“车路云一体化”产业生态。自2021年起前瞻布局,引进华为、百度、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落地车路协同项目,形成技术、场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通过打造东北首条红色文旅自动驾驶专线、东湖片区无人清扫项目、万泉公园无人售卖车等场景,实现技术从实验室到城市街头的跨越。例如,L4级自动驾驶巴士搭载360°感知避障系统,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与时代文仓间提供沉浸式红色教育体验;智慧环卫采用“大小双车协同”模式,提升作业效率,为城市治理提供可复制样本。

核心技术攻坚,产业生态集聚。聚焦车载智能终端、自动驾驶算法等关键环节,大东区支持领军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平台。例如,星云互联东北总部落地后,建设车载研发中心,推动L4级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沈阳汽车与亦庄智能院合作,探索自动驾驶改装项目。产业生态上,吸引30余家行业企业入驻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园区,形成“车、路、云、网、图”融合发展格局。同时,通过“移动红色课堂”“无人车编码系统”等创新,将技术突破与城市治理、文化传播深度融合,打造智能网联应用的“大东样板”。

打造示范应用新标杆,构建成熟商业新模式。大东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向“深度”与“广度”双维扩展,加速成熟场景的规模化复制和新兴场景的多元化探索。通过建设全场景示范区和完善产业载体功能,构建可推广、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吸引全国一流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运营企业落地合作。持续完善产业生态,为企业从落地到孵化、从成长到壮大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越发展环境。通过强化政策供给、深化场景开放、畅通金融渠道,形成“筑巢引凤”的强磁场效应,赋能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本报记者 王琳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白龙网 赣ICP备20220084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