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甘肃肃南县:一鹿串起产业链

2025-07-15 09:51:00

祁连山麓,鹿鸣呦呦。

7月6日早上6点,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金畅河村,牧民安虎穿着胶鞋、提着饲料走进了鹿舍,轻轻一声呼喝,三十多头体格健壮的肃南马鹿从围栏后探出头来,湿漉漉的鼻尖在晨曦中喷吐着白气。

安虎将混合着苜蓿、玉米的饲料倒入食槽,“吱吱”咀嚼声中,一头雄鹿突然扬起头,枝杈状的鹿角几乎擦到安虎的肩膀。这头雄鹿是去年的产茸冠军,一叉鹿茸就卖了1.1万元。

鹿,这个活跃在祁连山腹地的精灵,也是世代居于此地的裕固族群众特殊的精神图腾,不仅饱含对大自然的崇尚礼敬,更是牧民群众发自内心对富裕稳定生活的美好向往。

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鹿养殖繁育已有近70年历史。自1958年驯化祁连山野生马鹿以来,肃南县已建成甘肃最大马鹿繁育基地,肃南马鹿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

在安虎记录养殖收入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这些年养鹿的点点滴滴:2003年他第一次尝试养鹿时,五头死了三头。

“怀孕生产、割茸采收、免疫防控,马鹿容易受惊应激,养殖的每一关都不好过”,回忆起二十多年的养殖路,安虎感慨良多。

转折发生在2015年。当年9月,肃南县通过“柔性引才+本土育才”双轮驱动模式,与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鹿业协会等科研机构达成深度合作,柔性引进特种动物繁育养殖、产品研发等领域8名优秀专家人才组成肃南马鹿产业发展智库,攻克良种繁育、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推动种群品质提升85%。

李教授蹲在鹿圈边,捏着病鹿的耳朵翻看眼睑:“这是维生素A缺乏,拌料时加半勺鱼肝油,三天就见效。”安虎赶紧在烟盒背面记下来,手里的料勺都忘了放下。

如今,在专家指导下,安虎的鹿群已扩大到60多头,去年仅养殖收入就达到30万元。高原生态赋予肃南马鹿抗逆性强、鹿茸药用价值高的独特优势。但仅靠出售鹿茸、鹿肉、鹿血等初级产品,牧民群众付出的艰辛努力与获得的收益始终存在大幅差距。资料显示,近10年间,肃南县90%的鹿茸、鹿血等产品只能以原料形式低价出售,每公斤价格不及深加工产品的五分之一。

“市场上不少深加工鹿产品都采用肃南产地的原材料,但是本地却始终没有一款成规模、成体系的品牌鹿产品,依然处于产业链的最前端和价值链的最低级”,谈及马鹿产业链条的完善与拓展,甘肃祁连山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旭忠向记者介绍道,“工厂、资金都不缺,就是缺人才。”

2023年,肃南县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抓手,推动甘肃祁连山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等共建“研发+转化”共同体,成功开发鹿茸血酒、鹿骨肽等7大系列40余种产品,其中3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

“我们组建由4名博士领衔的研发团队,以科技创新推动以鹿茸、鹿血为核心原料的产品研发大升级,预计成果转化附加值将提升5倍以上,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甘肃祁连山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旭忠介绍道。

马鹿产业链条的延伸不止于鹿舍、车间。

青山绿水间、食野之苹处,裕固欢歌和呦呦鹿鸣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富春山居图”。去年以来,肃南县深入挖掘马鹿产业文化内涵,投资2.1亿元打造集养殖观光、产品体验、医养融合于一体的马鹿文化生态旅游区。

值得一提的是,肃南县将积极拓展研学旅游新模式,与市县内外教育科研机构共筑桥梁,全力打造青少年“马鹿产业”研学业态。“这里既能喂鹿逗趣,还能在流水线看到原材料变成制成品的详细流程,让我们收获了不少知识。”张掖中学学生殷一苇说道。

鹿鸣祁连、人才赋能、产业兴民。从引才到用才、再到育才,肃南县着力构建起的“链主企业+农牧村、新型经营主体+职能部门”的马鹿产才联合体,已经形成了“以牧促工、以工带旅、以旅助牧”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这条共生共荣的发展之路,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


来源:人民日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白龙网 赣ICP备20220084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