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浙江男子从受伤到离世仅9天!起初伤口才米粒大……医生:进展比台风还快

2025-07-04 08:36:00

近日

温州乐清一名男子

在家处理蝤蛑(青蟹)时

不慎被其腿刺伤左手

感染被称为“食人肉菌”

的创伤弧菌

经过9天时间抢救

仍不幸离世



老伯被青蟹刺破手

抢救9天后离世


据了解,这名老伯的左手被蝤蛑(青蟹)刺破一个小口,本以为只是小伤,贴上创可贴了事。之后,手部伤口有些肿胀,但他也没有到医院就诊。谁也没料到,这个米粒大的伤口竟成了“致命通道”——23小时后,他的左手臂已红肿发烫,皮肤绷得像鼓面,还渗出脓液。


家人赶紧将其送医,但此时危险已悄悄蔓延——验血显示肌酐飙升(提示肾功能受损),医生高度怀疑创伤弧菌感染,紧急送进ICU。



然而,病情进展快得超出想象:入科1小时,老伯左上肢出现“坏死性筋膜炎”(皮下组织和筋膜快速腐烂),局部发黑、流脓。不到24小时,他陷入休克,呼吸急促、血压骤降。尽管医生紧急手术清创、截肢,又用上呼吸机和血液透析,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生命。“从受伤到离世,仅9天。”参与抢救的医生叹息。


青蟹在温州当地被习惯称为蝤蛑,它栖息于温暖而盐度较低的浅海,体呈椭圆形,青绿色,头胸甲短而宽,肉质细嫩腴美,是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美食。



染上这种细菌

截肢率和死亡率双高


创伤弧菌

广泛存在于

近海淤泥、海产品中

牡蛎、毛蚶、带鱼等

带菌率尤其高


它有个恐怖的特点:

通过皮肤小伤口

或生食海鲜侵入人体后

48小时内死亡率超50%

超过72小时未治疗

死亡率接近100%

因此它也被称为“食人肉菌”



温州这位老伯

因创伤弧菌离世的病例

并非孤例

↓↓↓


杭州老人处理鲳鱼时感染

器官衰竭离世


2023年2月初的一个早上,杭州73岁的李女士买来一条鲳鱼,进行处理、烹饪后食用。午饭后,她感觉喉咙痛,第二天早上加重,伴吞咽困难,被送至院,进急诊没多久就呼吸困难、失去意识。



医生检测显示其感染海洋创伤弧菌。据医生判断,李女士原本手上有伤口,在处理鲳鱼时感染,因其有基础疾病,感染后进展迅速,全力抢救后,最终还是因多器官严重衰竭离世


从发热到离世仅2天

澳门男子感染创伤弧菌死亡


2024年4月20日,澳门卫生局接获1例创伤弧菌感染报告。患者是澳门居民,62岁男性,有酒精性肝硬化病史。4月15日因发热、腹痛及腹泻半天,到仁伯爵综合医院急诊部就医并留院治疗,体检无明显伤口,16日病情恶化,出现休克症状,于17日病情恶化死亡,诊断为创伤弧菌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病前曾在家中处理并进食海产。


小伤口可能暗藏“致命危机”


局部症状:小伤口突然变成“火山口”,周围皮肤发紫、发烫,24小时内可能流脓、发黑、起水泡(俗称“闪电溃烂”);


全身症状:高烧39℃以上、打寒战(像掉冰窟窿),头晕乏力(休克前兆),上吐下泻(肠胃被“攻击”)。


“病情进展比台风还快,上午还只是手肿,下午可能就呼吸困难。”医生提醒,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肾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最易中招,普通人处理海鲜时也别大意。


“很多市民觉得小伤口不碍事,但创伤弧菌专挑免疫力弱的人下手。”医生强调,早识别、早就医是保命关键——毕竟,处理海鲜时的1分钟防护,可能比事后9天的抢救更有用。医生给出三个关键提醒——


1、处理海鲜戴手套,能挡住大部分细菌;


2、扎伤或划伤后,立即用碘伏或酒精彻底消毒,别用生理盐水或直接撒盐(可能加重感染);


3、如果伤口红肿加剧、发烧、头晕,哪怕只有1小时,也要立刻去医院!



来源:警钟、乐清市人民医院、浙江日报、温州日报、钱江晚报

编辑:LL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白龙网 赣ICP备20220084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