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创音乐剧《宝玉》在宁首演

2025-05-02 07:04:00

本报记者 尹晓宇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5月2日7版 版面截图

音乐剧《宝玉》剧照。出品方供图

原题:原创音乐剧《宝玉》首演

以东方美学演绎经典名著

4月25日,原创音乐剧《宝玉》在江苏南京保利大剧院全球首演,用东方美学的舞台表达与创新的音乐叙事,带着观众重回经典名著《红楼梦》。

音乐剧从“宝玉”视角串联起“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金玉良缘大婚”等经典片段,通过“片段式叙事”与“闪回蒙太奇”手法,在160分钟内,反复吟唱着“木石前盟”对“金玉良缘”的无奈,并进行了重新解构和诠释。

提及创作初衷,制作人王海笑说:“音乐剧《宝玉》是一扇门,希望观众通过推开这扇门,窥见中国独特的文化底色。”导演高瑞嘉表示:“音乐剧《宝玉》从创作开始,就一直在颠覆。设计‘有缘人’的角色去串联整体的叙事,词曲编排上打造一个‘爬楼梯式’的递进……通过这些准备,让音乐剧在保留《红楼梦》内核的同时,更具创新价值。”

在亦真亦幻的大观园里,“宝玉”不仅指贾宝玉或通灵宝玉,更是一种身份与命运的象征。剧中,围绕“宝玉”出现的女性并不是大家熟悉的“金陵十二钗”,而是选择了与剧情关系更为紧密的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袭人、晴雯、金钏儿7位女性出场。这些人物不只是在与“宝玉”的关系中呈现出性格张力,在各自的独白中,也传达出了人物命运的复杂性格。“钗黛对唱”中的黛玉,不再是那个娇滴滴的林妹妹,她捧着一碗冷酒,一饮而尽中尽显洒脱;而宝钗也道出了处处小心是来自家庭破落、寄人篱下的悲苦,以及对英雄豪侠精神的向往。在贾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易。

音乐剧在舞美上颇具东方情致,前区的水面雾气氤氲,与旋转装置共同构建出“太虚幻境”般的流动空间,四周垂落的巨型灯笼装置与山石等中式园林置景相映成趣,在虚实之间勾勒出大观园的盛景与幻灭。灯光设计以写意手法点睛,王熙凤之死时骤暗的孤灯、黛玉葬花时清冷的月白、大婚场景中刺目的猩红,将色彩化为情感语言。随着剧情推进,当红颜凋零、家族倾覆,象征生命的灯笼逐盏熄灭,唯留一束孤光映照命运苍凉。舞台的雾气氤氲、帷幔的流动写意,配合光影水墨般的投射技法,将原著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悲怆化作视觉冲击。

该剧在旋律上以雅乐等中国传统民族调式为基础,综合多种调式特点,配器上加入琵琶、古琴、二胡等民族乐器,提取昆曲、江南丝竹等传统音乐元素,勾勒出大观园的诗意底色,同时适度采用现代音乐节奏与电子音效,映衬人物的内心世界。

音乐剧《宝玉》文学顾问、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认为,《红楼梦》原著就有着浓厚的音乐基因,音乐剧这种直观、感性的方式,或将展现全新的艺术维度,打开全新的红楼世界。

该剧主创团队表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宝玉”,希望通过对经典的创新诠释,促进年轻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重温经典,同时也为中文原创音乐剧探索新的艺术路径。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白龙网 赣ICP备20220084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