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北京路学校暑期教师读书分享会
书香致远,墨卷传心。读书是教师充盈精神的甘泉,是教师提升素养的阶梯,是教师点亮课堂的火种。
为推动教师将书中智慧融入教育实践、精进教学技艺,邓州市北京路在段光军校长指导下,教务处全体成员的组织下,于2025年8月25日下午开启了以“‘阅’享暑假,‘读’具匠心”为主题的暑期教师读书分享会。
全校老师根据学部齐聚相应会场参与分享。老师们深耕书本,反思实践。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教育的智慧在分享中升华。大家立足不同维度,畅谈所得,共话成长。
优秀教师分享展示
01.小学部优秀教师分享展示

胡燕老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驱型成长》这本书中汲取灵感,将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和自律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个性化的支持以及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等具体做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自主、自信、自强的成长之路。

刘双老师:读《自驱型成长》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力?第一,父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第二,和父母一起设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步骤。第三,立即行动,并且帮助孩子消除杂念,坚定信念。第四,培养自律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续的行动指导形成习惯。第五,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吴品老师:《自驱型成长》让我明白,父母少控制、多赋能,孩子才能内生动力。过度干预会削弱孩子的掌控感,而给他们试错空间,教会情绪调节,反而能培养自律。真正的成长,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只有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引导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支持和鼓励的家庭氛围,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杨柳老师: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过程,是我从“教育者”向“陪伴者”转变的过程。它让我明白,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知识的深度,更取决于沟通的温度。好的沟通不是“话术技巧”,而是“换位思考”的善意——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他们的情绪,用尊重的语言传递规则的意义,用耐心的倾听唤醒他们的内在动力。
02.初中部优秀教师分享展示

吴姗姗老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先接纳情绪,再解决问题”、“描述事实+说影响+提请求”等观点在教学中很实用。书里的沟通智慧就藏在日常教学的细节里。作为语文老师,沟通是“用语言帮学生看见文本,也看见自己”;作为班主任,沟通是“让学生信你,愿意跟着你往前走”。把沟通这事儿做细,就能让学生愿意敞开心扉,课堂上敢说真话,课后也肯主动聊困惑,连那些藏在沉默里的小顾虑,也能慢慢变成往前挪的小步子。

王彦宾:老师我分享的书籍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本书作者提出了“理解”的六个侧面,即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强调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能够发现问题,并通过老师的引导一步步解决问题。强调“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真实世界能得心应手地生活。”
结合逆向设计的原则,在想“如何教”之前,先设计好“如何评”,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展开教学,教师要保持洞察和开放的心态,结合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武雪毅老师:结合《为什么孩子不喜欢上学?》中的认知科学原理反思教学。先阐述从“教知识”到“建环境”的观念转变,再具体说明将“背景知识是思考基石”“记忆是思考残留物”落地课堂的行动计划,最后提出教学中“个性化与标准化平衡”等新问题,展现从经验教学走向科学教学的探索。
03.校长寄语

段校长听完老师们的分享,脸上带着欣慰的笑意,又语重心长地对老师们说:“大家翻开书时,总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在书页的字里行间,更能寻到支撑我们往前走的力量呀!”是啊,以书为镜,可知教育得失;以书为梯,可攀专业高峰;以书为火,可点燃生活希望。让我们将阅读所得化为教学所能,用知识滋养课堂,用智慧点亮未来!